垃圾焚烧将成为未来主流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垃圾,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垃圾。国外垃圾焚烧厂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我们国家也有3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我国借鉴新加坡经验,在深圳建设了一个垃圾焚烧厂,90年代有了自主研发的设备,但总体发展得还是比较缓慢,属于摸索阶段。2010年以来,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垃圾焚烧厂,陆陆续续建了100多个焚烧厂。同时,垃圾焚烧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担心垃圾焚烧的安全问题,最后大家发现焚烧技术本身是成熟的。如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已经建设成功很多水平很高的焚烧厂。
关于焚烧厂,我们应该有适宜的标准、适宜的技术与装备建设最适宜的垃圾焚烧厂,同时考虑规模的合理性、工程技术的适宜性、处理设施的可靠性、连续运行的稳定性。最近住建部在编相应的法则以此来指导国家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其中,清洁焚烧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焚烧发电的信息不对称
在建设垃圾焚烧厂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或者担忧:垃圾焚烧厂技术先进,建得也好,但是能管理好吗?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正常运行的时候,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出现非正常状况下怎么办?公众的担心更多是由于公众与行业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
我国应既重视焚烧技术的提高,也要加强对垃圾焚烧厂运营的管理和监管,特别是焚烧厂内部的运行管理是重点。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和公众对焚烧厂外部的运行监管,以此来促进垃圾焚烧厂的规范运营。除此之外,还需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对焚烧厂进行无害化等级评估,形成保证焚烧厂良好运营的管理体制。
外部监管体系,不同焚烧厂有不同的做法,有的焚烧厂不但有政府派驻的监督员,也有公众派驻的代表进厂、住厂做监督。在厂外主干道口设立大型电子屏幕,焚烧烟气排放指标实时在线显示,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清洁高效安全亲民
怎么样才能把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好?我认为规范很重要,因为我们的行当是事关百姓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核心是规范,而且这个规范是贯穿了它整个项目的运行周期,是全过程的一个规范。它的设计、它的建设、它的运营必须要规范。规范是这个行当的基本特点,也是重塑百姓信任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提升这行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一个抓手。规范获取信任,信任就产生了理解、支持,才能破解群众对垃圾焚烧场的担忧。下一代焚烧厂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在深圳建设了新的一代焚烧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更亲民。
新一代的焚烧厂是跟环境融为一体的设置,同时它提供了绿色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的功能,如果这套体系能够保证焚烧厂的运营实现规范,如果我们的设备、设计、技术、运营都不成问题,同时又为周边百姓提供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当老百姓在你的周边休闲娱乐没有觉得造成什么样影响的时候,觉得大家相处非常融洽,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和谐、信任和理解,有了理解就有了支持。所以在新一代焚烧厂的设计上就提出四位一体的概念,它既承载城市垃圾处理的功能,同时还有科普教育、绿色旅游、休闲娱乐的功能。
分布式能源一体化解决之道
我国提出,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类的能源消耗占到当年能源消耗的2 0%。根据目前的规划,包括核电、水电、光伏、风能在内,还有8%的差距,这个任务应该怎么完成呢?就要由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在内的分布式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来完成。
如何理解分布式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全国到处都建工业园区,按照传统的建设模式,每个园区供热是一个公司,给水是一个公司,污水处理是公司,发电是一个公司,包括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都是各自为政,是一种资源的重要浪费。需要提供一个系统化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就是陕鼓提倡的分布式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陕西省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已经把陕鼓分布式能源装备国家制造业数据中心纳入进去。
协调发展下的垃圾绿色管理
垃圾绿色管理是困扰我们迈向全面小康目标的短版之一,因此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是我们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焚烧发电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路径,但是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却面临公众诸多疑惑。原因在于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的基本知识存在问题。
公众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邻避的情结的五方面原因:一是知识的陈旧,谈虎色变;二是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参与不足;三是公众缺乏获得感;四是强势推进有违民意;五是无序参与问题依旧。
因此,对于圾焚烧发电项目,要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具体说有五个方面。一是做好环境信息的公开,满足我们公众的支持;二是在选址的时候要尽量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而且要重视民意的调查,要科学的调查,而不只是利用民意调查的方式走一个形式;三是构建社会的互信体系,比如通过环境部门的严格执法,让老百姓信任环保部门,通过企业的严格守法,让老百姓信任在我们中国的企业用的是国外的技术也能够达到国外的排放标准;四是让老百姓能够享受这么一个绿色发展的成果,增进他们的获得感;五是通过强化环境教育来解决释疑解惑的难题。